俗语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处暑之后,气温开始下降,但是依然要警惕秋老虎。 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无常,一定要注意养护自己, 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这个秋天不生病。 01 吃好三样 1、吃鸭 过去,处暑有吃鸭子的传统。 烤鸭、白切鸭、核桃鸭、柠檬鸭、荷叶鸭不一而足。 中医认为:鸭味甘性凉,有滋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咳化痰等作用。 处暑时节是气温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天气逐渐变干。 鸭肉性凉,吃鸭可以滋阴润燥。 夏季湿热,吃鸭能有利于体内郁积的湿热顺利排出,调理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唯有脾胃好了,秋冬的进补才是有效的。 2、吃莲藕 秋令时节,正是鲜藕上市之时 此时天气干燥,多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 鲜藕富含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 3、吃梨 《本草纲目》中说“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 梨性寒,具有止咳润肺,滋阴清热的作用。 此时的梨鲜嫩多汁,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如果秋天出现咳嗽的情况,可以多吃点生梨。 但是梨子性寒,体虚的人最好少吃,或者蒸熟之后再吃。 冰糖蒸梨则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02 喝好三样 1、蜂蜜水 蜂蜜富含硫、磷、镁、钾、钠、碘。 具有调补脾胃、润肺养肺的功效。 在秋天服用,可以让人免受秋燥之害。 蜂蜜的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前0.5〜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 冲泡蜂蜜水温不宜超过六十度。 2、百合山药粥 《本草纲目》中说山药具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的功效。 秋天气温波动大,人容易感冒生病,多吃山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其中含有的“皂苷、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 对于咳嗽有显著效果。 秋天萧瑟,人的情志容易受到影响,百合则可以起到清心安神的食疗作用。 3、鲫鱼汤 处暑宜清补,此时喝羊汤过于燥热。 鲫鱼与豆腐同煮,优质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经常食用,可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而且,中医认为: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 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 03 做好三样 1、循序渐进,慢贴秋膘 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 漫长的三伏天,冷饮、空调、出汗、睡眠不足,一点点把人的身体掏空。 处暑时节,虽然夏天已经过去,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人还是没有食欲。 此时当然应该进补,但是因为脾胃功能还没有恢复。 一味大补,只会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病,切忌大鱼大肉,过度油腻。 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瘦肉、牛奶,搭配莲子、山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作用。 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处暑气温变化较大,但是不宜马上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 此时必须要适当挨冻,才能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而且对于呼吸系统而言,也需要适应外界的寒冷,降低发病的概率。 但是,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身体孱弱多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冻也要有节制,气温过低的时候,请及时添加衣物。 3、早睡早起,防止秋乏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 处暑时节,暑热离去,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也随着发生变化,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在刚过去的暑热天气里,人们因为出汗过多掏空了身体,肠胃功能也有所减弱,所以秋天最易疲乏。 为了避免季节转换带来的影响,处暑时节,应该早睡早起,每天早睡一个小时,适当午休,调整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精力。 睡前不要吃东西、不要太兴奋,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 同时,油腻的食物容易让人困倦,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喝杯热茶,提神醒脑,缓解秋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