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再活一甲子,养生让生活更有质量!

再活一甲子
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敢相信!多数孩子的天赋,居然是被父母亲手扼杀的!你也做错了吗?

来源: 再活一甲子 2021-12-14 14:35:0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ntitled.png
早教与特长培养几乎成了当代小朋友的标配。而孩子们呢,要在保证自己文化课成绩不比别人差的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特长也要优于他人。
说实话,嘟妈觉得现在的小朋友真不好当,压力不比我们成年人要小。但是,在文化课与特长课之间,我们到底应如何选择呢?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呢?
1.png
10年后,孩子会是什么样?
10年后,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是别人口中的好孩子还是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呢?
这是嘟妈在看纪录片《零零后》时发出的感慨。这部纪录片堪称中国版的《人生七年》。整整花了12年,记录了在同一所幼儿园成长的孩子的12年,无论父母做对或做错,人生都不可重来,让人十分感慨。
纪录片中,有一个孩子叫做锡坤,在幼儿园时,他非常富有探索精神,经常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实验,老师没有禁止,他也认为锡坤的探索能力非常强。
2.png
但是,锡坤的妈妈不能接纳这样的孩子。妈妈认为锡坤的探索精神是毫无用处的,而学习语音和数学才是有用的,可以让锡坤成为所谓的优等生。于是强迫锡坤进入语言班学习。
可锡坤对此不感兴趣,成了班上最差的孩子,在班上他感到非常沮丧自卑。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观念,让锡坤放弃爱好,坚持按部就班的学习,虽然妈妈总是温言细语,但锡坤却十分压抑。
锡坤十几岁了,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躲在一张大被单里。
3.png
这样一位妈妈,我们不能说她她做得不好,恰恰相反,她不比别人付出的少,母乳喂养到2岁半,说话温言细语,从不发脾气,上小学时辞职陪着孩子学习……
不足是她对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希望孩子按照她的想法成长与发展。但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未来是好的,走传统道路,虽然不能保证成功,但至少可以立足社会,另辟蹊径,谁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
只不过,她这条路,走得十分困难,锡坤也接近崩溃的状态。
4.png
成绩并不是全部
即使现在,特别是小城市或是普通家庭中,锡坤妈妈般的家长占绝大多数。但是,成绩真的可以判定一个孩子的全部吗?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学校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让一个不擅长人际关系的人做公关,和让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当作家一样,是对人才的浪费。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孩子最不热爱、最没用激情的道路,大人和孩子,都会走得相当痛苦。
作为父母,是不是你也这样纠结过:
孩子喜欢画画,个性可能会内向,还是学数学吧;
孩子喜欢溜冰,没有对口专业,还是学钢琴吧;
孩子喜欢文科,没有理科好就业,还是学理科吧。
这样很有可能孩子也会把自己的未来“拱手相让”:你让我学的,学不好都怪你。
5.png
8种智能,条条大路通罗马
1967年,美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加德纳在这个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多元智能包含:
语言智能:对声音、节奏、单词的意思和语言有非同寻常的敏感性。典型人群:诗人、作家、记者、演说家等。
逻辑—数学智能:能有效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典型人群: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及电脑程序员等。
空间智能:能用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准确感觉到视觉空间,对色彩、线条、形状及空间关系敏锐。典型人群:室内装潢师、建筑师、航海家、艺术家及飞行员等。
肢体—动觉智能:能巧妙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能灵活运用双手灵巧生产和改造事物。典型人群:演员、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等。
音乐智能:能觉察、辨别、改变、欣赏、表达或创作。典型人群:作曲家、乐师、乐评师、歌手等。
人际智能:善于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能有效与人交往。典型人群: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等。
内省智能:能正确建构自我,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典型人群: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等。
自然观察智能:具备对生物的分辨观察力及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注意力。典型人群:考古学家、收藏家、宝石鉴赏家等。
每一种智能,都有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但这几种智能,也需要相互依赖、互相补充的。
比如,孩子在音乐智能上非常有天赋,这时候他的肢体—动觉智能也要非常发达,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他的人际智能也会相应发展,因为他需要感受他人的情感,作为创作的素材。
受到遗传和环境影响,有的孩子可能很早就表现得天赋秉异,有的孩子则可能要等到成年后才发现自己的天赋。
成绩是否优秀,只代表孩子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是否优秀,却不能代表其他智能的高低,不能以此来贬低孩子,让他们丧失自信心,无法发现自己其他的潜力。
如何帮助孩子发现并培养潜力?
每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八种智能,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或糅合这八种智能。
那如何帮助孩子发现并培养潜力,其实非常简单,就两个字:
观察
举个例子,孩子是不是非常喜欢观察蚂蚁或昆虫?有时候是不是能达到痴迷的状态?若是。则说明孩子很早就表现出自然观察的天赋。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观察更多事物,带他去博物馆、野生动物园、观看考古纪录片、为他讲解相关绘本,也可以告诉他,这世界上也存在考古学家类的职业。
再比如说,孩子性格大大咧咧,从不喜欢细致观察事物,但非常喜欢肢体运动,跑跳攀爬都不在话下,这时候说明孩子的肢体—动觉智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他多选择这方面的培养机会,更好发挥他的潜力。
还有的孩子,既不喜欢观察、也不喜欢运动,但他特别喜欢和人对话,小朋友或大人都能聊天,完全是自来熟的状态,说明他在社交方面的能力很强,可以多带他参加集体活动,让他的社交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有的孩子可能不只有一项天赋,这时候可以择优选择孩子最喜欢的培养。有的孩子,可能各项能力都平平的,这时候也不要着急,很多成人都是在成年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这阶段,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找机会让孩子尝试更多新鲜事物,尽早找到孩子自己最热爱所在。
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代替分数?
当找到孩子自己喜欢的事物后,在培养过程中,父母难免想要一个优秀的成绩或是让孩子成为领域里的佼佼者。
但是,潜力培养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潜能,并不是把他们当做天才来培养。天才,在这世界上非常少,他们或许能做到10分成绩,如果普通人很早就能找到自己兴趣所在,能做到6分,他的一生也会过得非常充实。
因此,建议所有的父母不要以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定标准。
真正的智能,应该是解决问题或创造某种具体文化价值的产品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而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得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
简单来说,孩子能够了解,他是谁,他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路线来实现,这就已经完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孩子还懂得,在获得知识后,传播给他人,表达自己观点或感受能力,就具备文化产品的创造的能力。能达到这两点,孩子就是非常优秀的。
讲这么多,嘟妈其实想说,人的智能只有差异,没有高低,无论是早慧或大器晚成,都没有优劣之分。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送上未来的列车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明白应该去向何方,而不是强迫孩子走哪条路,要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要去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再活一甲子
南洋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