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姐年轻时候的身材就比较圆润,55岁之后越来越明显。都说胖对健康不利,多运动好,于是她果断加入快走“步数排行榜”大军。
5年间,赵大姐一直坚持快走,并且公里数越走越长。这样的锻炼方式确实让她体重控制的挺好,但迎来的却是膝盖的肿大变形。
近2年,赵大姐又明显感觉到越走越吃力,原来经常蝉联快走榜首的战绩更是不复存在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也不是太好!
老伴儿见状赶紧带着她去了医院,经检查,赵大姐的膝盖严重积水,并且软骨几乎磨损殆尽,医生告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关节置换。
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不仅能够增强抵抗力,还可以长寿吗?自己坚持锻炼怎么却进了医院呢?赵大姐对此感到相当费解...
研究:运动降低死亡率
不少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因为害怕生病而选择各种各样的养生预防方法,坚持锻炼是很多人的首选,然而这么做真的可行吗?
关于锻炼这件事,《新英格兰杂志(BMJ)》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每天坚持适度的锻炼可以让死亡风险下降。
这项研究对8项涉及36383名平均年龄在62.6岁的受试者进行了荟萃分析,并进行了中位期5.8年的随访,随访中2149例死亡。
数据显示,每天进行6.25小时轻度锻炼(走路、做饭等简单家务),或是24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死亡风险可降低50%-60%。
不仅如此,该研究提到的轻度锻炼,即便是每天只进行1个小时,死亡风险仍然能下降40%,长寿的几率更高。
具体来看,只要是运动起来,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死亡率的下降都与其有着必然的关系。一句话,运动更益于长寿。
相反,长期久坐的人身体各项机能会提前衰老。作为现代生活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上升2倍多。
但这是否意味着“锻炼决定一个人的寿命”?研究者表示,锻炼虽然好处多多,但暗藏学问,只有做对了,我们才能从中获得益处。
像风靡一时的“步数排行榜”,不仅有违于走路锻炼的初衷,长期盲目的高强度锻炼,更是会给身体带来损伤。
60岁+运动做好四件事
对于老年人而言,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延年益寿。在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好骨骼同样重要,若想保持健康,怎样运动才科学?
1、运动前注意先热身。大部分老年人选择的运动方式相对都是比较缓和的,运动量也大多较轻,这样往往会忽略热身这一环节。
其实,像走路、慢跑或者健康操这些运动都是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身体突然的动起来,关节还没来得及完全打开,反而身体会吃不消。
如果我们在运动前,做好热身,不仅可以很好地调节肌肉状态,还能减少突然那运动对心脏造成的冲击,很好地保护心脏。
2、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上了年纪,容易习惯性的弯腰驼背,经脉得不到很好的舒张,身体供养通道不顺畅,大大影响睡眠。
另外,筋骨舒展不开,关节长期处于挤压或是紧绷状态,软组织也会受损,不利于关节健康,易引发各种关节疾病。
3、切忌一味追求速度。尤其是对于将走路、跑步作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人群,往往为了追求运动效果,就热衷提升速度。
实际上,快走、快跑模式并不适合上了年纪的人。美国心脏协会旗下期刊《循环》的研究对此给出了结论:
超过60岁的人,每日走路在6000步左右,多走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直线下降存在关联,但大于9000步后,风险并无明显降低。
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弱,骨骼、心肺功能等都有所减退,若盲目加速,难免会加大运动负担,磨损关节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毁。
4、运动要定期定量。也就是“有效锻炼”,即是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养成定期定量运动的好习惯。
一次运动时间过长,哪怕是强度较低,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效果也并不理想。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将运动量比较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天。
总的来说,运动时注意好这四件事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只有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身体才会给你长期的回馈。
坚持运动获益多多
还是那句老话“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最直接的益处便是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死亡风险。
同时,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也表明,运动能帮助降低癌症风险、降低抑郁风险、降低老年痴呆风险、降低糖尿病风险等。
运动对于健康有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量力而行。运动时要注意选对方法,不对的运动的方式反而伤身。
当然,除了适当运动,老年人想要长寿,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作息和健康饮食习惯,正确的健康意识才是劝退疾病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