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一日就长成的,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很多癌症有癌前状态,有一些良性病变其实是恶性肿瘤的“前奏”,如不重视,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演变成癌症。 第1点 —The First— 最容易拖成癌的 6 种小病
小病不治成大病,所谓大病者,其中之一就是恶性肿瘤。 以下几种“小病”不重视可能拖成癌症。 1.慢性炎症 长期存在的炎症状态可能会损伤细胞,并促使异常细胞增殖和突变,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炎症会导致免疫系统失衡,使身体难以清除异常细胞,为癌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早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多种癌症类型,如结肠癌、胃癌、肺癌等有关联。 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增加食管癌风险;慢性胰腺炎反复发生可使胰腺癌发病率上升;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以修复病变组织,易形成感染相关性癌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疾病,长期的肺部炎症和细胞损伤可导致肺组织细胞突变。 研究表明,有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 再加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的发病共享某些危险因素,比如基因突变与遗传。 换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3.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在胃和肠道内壁上形成的小突起,通常是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息肉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特别是结直肠癌。 有大约 15%~40% 的结肠癌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约为 5~20 年。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也可能是癌症的前体病变,直径大于 3 厘米的,癌变率超过 40%。 如果息肉长时间存在,它们有更多的机会累积突变,从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4.结石 结石本身通常并不直接导致癌症,但结石可能会对脏器造成刺激和损伤,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例如,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胆管癌、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膀胱结石也与膀胱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5.白斑性病变
白斑性病变,是一种影响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皮肤某些区域失去色素,形成白色斑块。 白斑性病变是免疫系统攻击色素细胞的结果,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 免疫系统失调可能会影响身体对异常细胞的监测和清除,从而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比如,口腔黏膜白斑或红斑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而外阴白斑则可能是外阴癌的风险因素之一。 6.溃疡性病变 口腔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溃疡性疾病。 溃疡性病变会干扰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导致细胞增殖异常,给癌细胞创造可趁之机。 溃疡性病变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任何部位的溃疡如果经久不愈,都要提高警惕,以降低结癌症的发病风险。 第2点 —The Second— 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想要降低患癌风险概率,从个体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饮食习惯。 涉及预防癌症,以下是14个重要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吸烟的人戒烟,不吸的人避开二手烟、三手烟。 2.限制酒精摄入,特别是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口腔、食管、肝脏等癌症的风险。 3.摄入多种水果、蔬菜、全谷物、健康蛋白和健康脂肪,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抗氧化剂。 4.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有助于降低结直肠、乳腺等癌症的风险。 5.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减少癌症风险。 6. 使用防晒霜,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以预防皮肤癌。 7. 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如乳腺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等,早期发现并治疗癌症。 8. 减少接触可能的致癌物质,如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9. 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增加鱼类在饮食中的比重。 10.学会应对压力,放松心情,长期的压力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11. 避免不必要的X射线、紫外线暴露,以及其他可能导致DNA损伤的辐射源。 12. 尽量避免居住和工作在有污染的环境中,以减少潜在的致癌物质暴露。 13.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避免长期便秘。饮水充分,不憋小便。 14.积极防治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 综合这些建议,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参与癌症预防策略,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少一个危险因素,就少一份风险,面对癌症,我们一定要有风险和危机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