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是否在和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手足无措?
是否当众讲话时期期艾艾?
是否时常对人群感到厌烦,
渴望终日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避免与他人接触?
一直以来,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内向的表现。然而,二十世纪末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的概念,以上表现被认为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范畴。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那么,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社交或周围环境的过分担心、紧张等。
例如,到热闹的商场买衣服、去街角的餐厅吃饭等,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行为,都会给社交恐惧症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当社交恐惧症来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甚至会表现出对于陌生人的极端恐惧,出现昏厥。
“我不擅长社交”
而这些身体上的反应又会增加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在潜意识中形成“我不擅长社交”的印象,并不断强化。久而久之会在患者心中形成强烈的挫败感,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也就更倾向于回避。
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社交恐惧而产生不适感,而不适感会带来挫败感,挫败感会加重社交恐惧。最终导致患者自信心备受打击,难以走出社交恐惧的怪圈,这也是社交恐惧症患者逃避社交的根本原因。
如何准确的区分社交恐惧症与内向呢?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5中明确指出,社交恐惧症患者须符合6点标准。
1、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交情景感到持续害怕
2、害怕周围的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3、随着社交情景的逼近,焦虑感不断增加
4、回避具体的社交情景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
5、焦虑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行为夸张
6、社交焦虑给工作、生活、学习造成巨大影响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社交焦虑症状,但是持续时间和负面影响均远不如社交恐惧症患者。
中国心理学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交恐惧症表现出低龄化和扩散化态势。在接受心理干预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中,25岁及以下的患者占到了80%以上,而且以女性居多(58%)。
究其原因,社交恐惧症在青少年中横行和学业、工作压力大密不可分。学生整日埋头于学习,职场新人忙于工作,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人接触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莫雷曾说:“现在的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引导他们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的成长环境对社交恐惧症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在关注孩子飞的高不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飞的累不累。
如果身边的亲友表现出了社交恐惧症的倾向,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克服社交恐惧不能光靠说教,要靠行动来克服恐惧。一种方法就是逐步让自己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逐渐突破自我。
例如,患者在喧闹的餐厅中用餐会感到极度不适,那么可以先找一家客人相对较少的餐厅用餐。在习惯了之后逐渐到人多的餐厅用餐,不断提高心理阈值。
随着患者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克服社交恐惧也就指日可待了。
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我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社交恐惧症就是其中的一种。只要我们正视社交恐惧症,我们就能进行正常的社交,做一个自信、开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