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成功定义为: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至少一流;拥有众人瞩目的成果,功成名就;过上了众人羡慕的生活……那看起来,在财富、地位、名气、才学等任何一方面超越众人的成功,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反倒是努力追求那样的成功没有实现,而挫败;或者短暂拥有过那样的成功不长久,而失落;当变化来临时,大家对未来感到不可测而焦灼……这样的感受,或迟或早,人人都要经历。
把失落、焦虑看作情绪垃圾、负能量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压制排斥,快速转移注意力,做点别的事情,试图甩掉和忘掉它。不过,这些如临大敌的应对方式,通常不太奏效。对情绪逃避躲闪时,我们无意中在削弱自己的力量,同时把烦恼困扰放大了。
情绪本不是垃圾,是受压抑的生命在发出求助信号。对这个信号做什么程度的回应,影响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视觉中国供图
十多年前,我读过一位在大学教MBA课程的作者的书,她分享自己的工作习惯:开始工作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正要做的这件事,支持职业目标吗?如果支持,这件事是支持目标的最重要的事吗?有无更重要的事遗漏了,还没有处理?如果也是最重要的事,准备做这件事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吗?倘若三个问题都是肯定的回答,那就专心投入去做。任何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做相应调整。
当时眼前一亮,这种保持一致的好习惯,不只适用于工作,同样适用于生活。当言行尽力与人生目标保持一致,主动减少无谓的节外生枝,简单生活会带来力量,直接化解焦灼、内耗与意难平。
一个目标要实现,通常需要多个关键要素兼备。想要的结果没有出现,那就意味着有关键要素缺失。去看看还需要什么,创造条件,或者必要时等待时机。就像射箭若没有射中,单是抱怨风太大,没什么用。如果还想下次射中,可以多练习,提升射箭的功力水准,包括把风向风速这些环境变量也考虑进去。
在心理系读研期间,我对一篇英文资料标题印象深刻:为什么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很大提升?这时回看,活得幸福需要哪些关键要素?情感、精神的富足,与经济独立,一个都不能少。单靠物质丰富,原本就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幸福生活吧。重新看待幸福时,也重新看待什么是成功,逐渐认同: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好习惯,能带来一段时间的安稳。随着努力活得一致,逐步走深,固然带来大大小小的挑战,要做相应的学习与练习;当人生目标有所变化、拓展时,心底的呼声,不只会在焦灼迷茫的底层涌动,更会直接呈现为奔涌的意愿动力。这时若要做出相匹配的回应,言行心态都与意愿一致,几乎需要刷新整个活法。
见过一位年轻创业者,在经历过一段严重的失眠后,离开了原本做得不错的技术类工作,去探索精神成长能够走到哪里。从一个人坚持,到组建团队,摸索共创价值模式……就像在回应一个召唤。
年近中年的朋友,在走过了自己小家庭的酸甜苦辣,发现仍然需要放下与原生家庭的牵扯。于是不再固着于自己的期望失望,也不用再勉强迎合任何重要他人的期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
打开眼光,认清发自内心想要什么,活得一致;眼光看完整,内心持续扩容……这些都属于心的成长,以及把成长融入生活。身体会在长大后,逐渐成熟老化,心智的成长,则可以贯穿一生。你不一定要追求某种成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样的成功,机会平等地属于所有人。
为活好这一生,持续成长,必不可少。理想与现实有落差,心生焦灼、失落或疑问,这些都在把我们引向成长的入口。用心回应情绪底层的呼求,回应这一生为何而来的叩问,持续成长,让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与真心的意愿动力一致。开阔的眼光与胸怀,会为活得平和从容、安心喜悦、活在爱与光明中,打开空间。成长融入生活时,可以支持我们活好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