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再活一甲子,养生让生活更有质量!

再活一甲子
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生长真相到身高乱象,被滥用的生长激素

来源: 再活一甲子 2021-11-29 14:49: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高是了解一个人成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里,身体早已成为人们自我感知的核心要素,身高也越来越成为个体自我认同及其在人际、群际互动中不断变化和适应的重要因素。于是,基于对孩子的身高焦虑,在万事皆可卷的“鸡娃时代”,“生理鸡娃”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长高,轻则严格监督孩子每天运动打卡,重则带孩子走访全国各地的“身高促进门诊”。
身高焦虑的蔓延,让“增高”市场也如医美整形市场一样磅礴发展。其中最受追捧的产品,莫过于生长激素。过去7年,生长激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42%。2013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2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便已达58.89亿元。中国家长正在打开生长激素的广阔市场。在不少父母看来,身高是孩子成长时期的头等大事,面对个头矮的孩子,焦虑的家长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注射生长激素固然解决了不少有适应症孩子的问题,而非病理性使用情况也广泛存在,给孩子打“增高针”、滥用生长激素甚至成为一些民营医院、私人诊所创收手段。在使用任何产品来外力助长前,我们都应该知道——人的生长自有其规律,尊重规律就是对抗身高焦虑的最好办法
1.jpg
生长的真相
人的身高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
一方面,人能长多高,70%-80%的因素取决于遗传因素,包括基因、人种等。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身高2.26米,他的遗传就来自父母,其父身高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其母身高1.88米,曾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姚明和1.9米高的女篮运动员叶莉组成家庭,其女儿姚沁蕾在8岁时,身高就已经超过1.6米。
另一方面,人的身高还受诸多后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营养、睡眠、运动必不可少。从营养角度来看,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营养不良都是一种常态。早期的人们经常饥不果腹,而营养无非就是食物充足。食物稀缺时,人类社会会出现普遍的发育不良和过早死亡的现象,人口规模开始缩小,以适应食物短缺的现实。
然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提高让食物短缺得以解决,人类的身高和体重也随着食物短缺得以解决进而营养得到保证而发生改变。比如,在美国,1850年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约为170厘米,而到1980年,成年男性的身高就达到了大约178厘米。
再来看看更近的数据。2020年11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1985年到2019年间,中国19岁男孩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增加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孩增幅排世界第三,增加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但并非所有国家的儿童、青少年都实现了增长,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些国家,平均身高还有出现停滞甚至变矮的情况
究其原因,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大腿股骨和小腿胫骨等长骨的生长发育,这些长骨的发育主要靠有机物质的生成和骨盐的沉积。其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原蛋白;骨盐的成分包括钙、磷、镁、锌等。从人群整体情况就可以看见,营养因素在人群身高增长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孩子成长发育时期,注重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足量摄入,尤其是蛋白质。
从睡眠角度来看,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激素又与身高发育密切相关。生长激素大部分是在入睡后分泌的,一般在入睡后1~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分泌量是白天的3 倍左右。因此,保证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是让孩子能够正常生长的重要保证。
但是,现实中,许多孩子却经常处于长期严重睡眠不足之中。根据APP阿凡题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甚至有将近10%的学生要做到夜里12点以后
从运动来看,骨骼生长发育包括纵向生长发育和横向生长发育。骨头的末端和主干之间有一层软骨板,纵向发育是依赖软骨板里面的细胞不断分裂然后钙化,最后形成骨质。适当运动可以刺激软骨细胞加强分裂,在细胞增多后及时钙化,促进长高,从而让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要累计1小时中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要3次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得不到充分关爱的孩子,身高也可能比较矮小。如果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关爱,身高通常会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之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
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共同左右着孩子的升高,但是遗憾的是,除了不可选择的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外,影响身高的睡眠、运动和心理健康却往往被身高焦虑的家长们所忽视。于是,身高焦虑的家长一边寻求通过药物的干涉来“揠苗助长”,一边又将这种焦虑进一步转移到孩子身上,形成不良的循环。家长们什么努力都做了,却努力错了方向。
2.jpg
药企们的印钞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曾针对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在2012年做了调研。通过对中国9城56家幼儿园家长的调查发现,97.04%的男生家长都希望孩子的身高超过1米7。另外,还有36.68%的男生家长希望孩子身高达到1米8以上。
至于女生,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期待也不低。1米6,是绝大部分女生的身高警戒线,只有4.74%的父母愿意自家女儿的身高在1米6以下。同时,还有64.82%的家长希望女儿能够长到1米65以上。
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调查显示,在被家长期望身高能达到1米75到1米79的男孩中,多达78.52%的人遗传身高都低于这个水平。整体范围内,只有19.37%的男孩家长期望身高与遗传身高较为符合。女生家长中,也有70.29%的家长的期待值超过了孩子的遗传身高。
家长之所以会对孩子身高寄予这么高的期待,究其原因,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里,身高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了解一个人成长发育状况的指标,而变得具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身高的差别,从不仅仅表现在每个人的外貌上,更深深影响着个人社会知觉、人格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者认为,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身高较高者有着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更高的幸福感,焦虑、抑郁水平更低。
并且,这种由身高差距带来的心理变化,一旦落实到求职找工作的过程中,就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实验显示,人们往往认为那些身高较高的人更具说服力、有着更强的工作能力。在这种偏见的作用下,那些身高较高的人可以坦然享受这份由身体带来的潜在“福利”,而身高较矮的人则只能诉诸其它方式来获取自我安慰、得到更加平等的待遇。
在竞争激烈的婚恋市场上,身高更是天然的隘口。“对象一定要高,不影响下一代”,诸如此类的现实考量将浪漫击退,使身高成为谈婚论嫁的重要筹码。显然,当身高所牵连的社会意义反馈到个体上,便延伸出了丰富的、分化的社会体验。身材高大和许多优势联系在一起,而矮小则意味着劣势与弱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就教育焦虑的家长们,自然也难以逃开孩子的身高焦虑。为了达到理想身高,焦虑的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试图以生理规律为突破口,通过“增高针”来药物增高。暑假是孩子就诊旺季,《都市快报》曾报道说,浙大儿院的内分泌科门诊量每天都在 600~700人次,一个暑假估计超3万人次。
基于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中国家长也打开了生长激素的广阔市场。过去7年,生长激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42%。2013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2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便已达58.89亿元。根据西南证券估算,2020年市场规模大约是77亿元。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突破百亿,指日可待。
其中,长春高新作为国内生长激素行业的龙头,其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更是超过90%的营收都来自生长激素。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金赛药业营收为10.62亿元,2020年已攀升至58.02亿元。同时,金赛药业净利润由2015年的4.4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7.6亿元。 90%的毛利率,接近50%的净利率,需求旺盛的生长激素,对药企们来说,俨然就是印钞机
3.jpg
焦虑让家长走向盲目
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生长激素开始走向滥用。当生长激素日益成为身高焦虑的父母们的信仰时,生长激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也将更沉重地反噬到身高焦虑的父母们身上。
不可否认,无论是先天或后天、永久性或短暂性的生长激素缺乏,医治都是值得考虑的,应当和医生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当发现生长激素分泌确实不足,可使用激素治疗促进儿童成长,治疗剂量由临床表现而定。但现实是,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具体来看,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以现有适龄人口来算,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600~700万。但是,这700万矮小症患者是否真的需要用生长激素治疗,是否存在超适应症用药仍然没有清晰定论。在国家医保中,重组生长激素被明确界定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这种病的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按照近10年出生人口推算,全国每年新增患儿人数只有1000多人
实际上,矮小并不意味着有疾病或者生长激素缺乏,很多个子矮小的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甚至有些孩子身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浓度可能很高,只是由于对生长激素不敏感而导致身材矮小。并且,生长激素缺乏的诊断存在误差,许多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实际上生长激素也分泌正常,应属于特发性矮小患者,而非生长激素缺乏症。
如果孩子本身并不缺乏生长激素,却又盲目打了生长激素,其后果才更应该被警惕——诊断不规范、滥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打针增高变得跟赌石一样充斥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打了几个月的针,孩子身高完全没有变化就算了,更值得注意的,是滥用生长激素对孩子发育的身体带来的长期且不确定的伤害
2020年,美国医学会期刊《儿科》(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并接受了最长25年随访的3408名患者,与未接受治疗但其他状况类似的50036名患者相比,男性发生诸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则高出两倍
此外,有医生介绍,对于本来正常的孩子来说,在注射生长激素后,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引起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是焦虑让家长走向了盲目。在我国,生长激素属于管控类药物,从流通到使用管控十分严格,超适应症使用比例很低。然而,这却依旧不能阻拦家长们对生长激素的获取。一般来说,大医院医生会开处方,让患者到指定的小医院、小诊所去买药。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规模接近60亿,而国内以主流三甲医院为主,涵盖了全国近60%的三甲医院、20%的三级医院和1.5%的二级医院的样本医院销售额仅7.95亿元。剩余近50亿的生长激素如何流出、流向了哪里,恐怕只有家长们最清楚。
说到底,身高是先天基因配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使用任何产品来外力助长前,我们至少应该明确——人的生长有其规律,尊重规律就是对抗身高焦虑的最好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再活一甲子
南洋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