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有过三餐不规律、过度节食、饿肚子的经历,就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这不争气的身体,总是想方设法的促使你进食,它不仅会让肚子咕咕叫,还会扰乱你的情绪,让你变得烦躁、焦虑和不安,对食物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直到你彻底控制不住。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因为饿,产生暴躁的情绪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人类之所以不断需要进食不同的食物,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所谓的口腹之欲,更是为了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有益物质,维持机体的正常消耗。 大家都知道,大脑短暂失去氧气的供给,就会导致严重损伤甚至是脑组织死亡。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大脑对葡萄糖的依赖程度,几乎不亚于氧气。 两顿饭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为大脑提供消耗他葡萄糖就会逐渐减少和流失。而葡萄糖这种物质,就是大脑注意力、思维能力的主要供给原料。 一旦缺乏葡萄糖,就会造成大脑沟通和思考困难,就算是做一些非常简单的任务,你也会感觉困难重重。 而之所以饥饿时产生了焦虑、愤怒、不安的情绪,其实就是人类进化之后留下的一种生存机制,它在临床也被简称为"饿极成怒",其存在的价值,就是有利于人体的生存。 当人感觉饥饿却没有吃饭时,就会产生令人沮丧的生理性反应,大脑缺少普通之后,很难控制分女的情绪。同时,自己体内的血糖水平也会迅速下降。 当血糖水平锅底时,大脑就会触发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在激素的刺激之下,这种不愉快的心理变得越来越清晰,情绪暴躁且难以控制愤怒的心情。 除此外,过度饥饿的状态下,胃中也会分泌出大量的饥饿素,它的作用是帮助提高食欲、促进食物消耗。不过,饥饿素水平过高时,却会改变大脑回路基因,让人们产生冲动心理,继而降低决策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人容易将压力转化为不健康的饮食,形成暴饮暴食、吃饭速度过快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不仅会给消化系统增加极大的压力、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出现。在控制不住自己摄食量的情况下,肥胖也会随之到来。 总而言之,饮食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在人感觉到饥饿时,就会触发焦虑的心理,这是正常生理表现,也是身体在提醒你,是时候该吃饭了。 在临床看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着想,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就餐、每餐维持6-7分饱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