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这些症状?年纪轻轻耳鸣不止,整宿地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早上起来头晕目眩,站起来就想吐;工作压力一大,某天耳朵突然就听不见了……这些症状都表明耳朵的健康出了问题。今天,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2021年,世卫组织发布了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超过15亿人有听力受损的问题。报告还预测,未来30年,听力受损者的人数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超过7亿人可能会经历中度或更严重的听力损失。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听力受损?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生 蒋子栋教授: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出现听力受损的表现,如果你自己感到听声音听不清楚,或者分辨率受影响时,那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别人和你说话,你老是侧着耳朵听,或者看电视听广播时把声音开得很大,甚至家里人都觉得非常吵闹时,就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听力和耳朵了。
另外,有的老人忽然和大家不太合群,有人以为是老年痴呆,或者是老年人的焦虑症,但实际情况是因为老人听不清,又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就离群了,比较孤僻。
还有些人说话时,使劲看对方,盯住别人的口型——很有可能这个人的听力也严重下降了,他在通过视觉来弥补听觉的不足。现在疫情期间,大家都戴口罩,这也给听力下降的人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些病人可能觉得以前听力没这么差,现在聋的很厉害,就是因为很多人戴口罩,病人无法通过看口型进行听力的弥补。
这些情况出现时,都需要到医院做一些检查,看看有没有听力损害,如果有的话应当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听力受损?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生 蒋子栋教授:
听力受损,有些是由不良习惯导致的,有一些是因为生活节奏造成的。首先,我在临床工作中最大的体会是焦虑、抑郁的人特别多。当工作、生活的压力对自身产生冲击时,会导致听力突然下降,叫突聋(突发性耳聋)。对此,我们要意识到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自己应该随时进行调整,不仅是保护身心,也是保护耳朵。
第二,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三个60原则:戴耳机时,开的分贝数最好低于60分贝;不要超过音频设备最大音量的60%;每天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当周围噪声超过60分贝时,我们要远离,比如在卡拉OK厅或足球场等很喧闹的环境中,突然感受到耳朵不适,要尽快离开可能损害耳朵听力的环境。
第三,如今互联网很方便,很多人喜欢在网上购买一些药物。但是用药是需要十分谨慎的,在医学上,有一些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并不是毒药,但会对耳朵有损害,说明书上会有标明这种药物有无潜在耳毒性,要尽量选择不会损害耳朵的药物。
临床治疗发现,近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此外,耳鸣 也是人群中常见的耳部不适症状。
耳鸣由何引起?又该如何对症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生 蒋子栋教授:
耳鸣不是病,耳鸣是症状,是一个求救信号。当有些人戴耳机耳朵嗡嗡叫的时候,这就是耳朵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可能存在潜在的损伤。有些病人突聋时,早期觉得没表现,只认为自己耳朵听不见了、听不清了,是上火了。其实并不是上火,这样的耳鸣也是在求救。另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当病情不稳定时,也会出现耳鸣的情况。
如果一个人睡眠不好、精神焦虑,就很难把耳鸣治好,因为没有针对耳鸣的特效药物,耳鸣只是症状,也不能治疗。但是把睡眠、焦虑控制好了,病人的耳鸣也许就能消失,甚至突聋也会消失。
另外,在服用一些药物出现耳鸣时,很有可能这类药物就是耳毒性药物。
无论是突聋还是耳鸣,都是和睡眠、情绪有关的。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学会调整。
突聋治疗后能否恢复?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生 蒋子栋教授:
突聋可以经过治疗治愈,但前提是病人不焦虑、睡眠好,药物在病人身上才能起到治疗突聋的作用。
同时,突聋是有最佳治疗时间的。突聋分为轻度和重度,即使是重度的突聋,耳朵一点都听不见了,我们只要在最佳治疗和恢复时间——七天内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大部分的病人听力是可以恢复的。即使有些病人没有完全恢复,也不会影响交流,而且治疗后也会减少后遗症,即顽固性耳鸣发生的可能,所以要警惕耳鸣式求救的信号,抓住最佳治疗时间。
除听力外,耳朵受损还有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生 蒋子栋教授:
很多人认为耳朵是只管听力的,但头晕和耳朵也有关系。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还是平衡器官。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保护耳朵,让自己晚一点带助听器、晚一点听力下降,这样能够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由耳源性头晕导致的突然摔倒对老年人造成损害。
对于所有人来说,保护耳朵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调整各种各样压力,修复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够高质量生活,享受生活,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