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七点钟,当很多年轻人还在睡梦中呓语的时候,小区里、广场上、公园里,便早早聚集了一大波晨练爱好者。 与广场舞一样,晨练也是家里很多长辈们一项重要的活动,长辈们通过晨练来强身健体,丰富社交,开启美好的一天。
体育锻炼非常值得鼓励,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合理增加体育活动可以显著帮助改善日常生活功能、保持自理能力,降低跌倒损伤的风险[1]。 但是呢,我们站在健康的角度,不得不提醒一下长辈们: 晨练有风险,尤其是在冬天 冬天的早晨,心脑血管风险更高 有大量研究显示,清晨这段时间心脑血管更容易出问题。 比如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在一天当中有 2 个高峰时段,分别是早上 7点~10 点和晚上的 7点~9 点[2];而美国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23% 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于睡醒后最初的 1 个小时内[3]。 《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上也提到,清晨时段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 4 倍;上午 7~9 点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其他时段多 70%。 也就是说,在老人们起床晨练的这个时间段,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要比平时更高。
那么为什么好发于清晨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解释: 我们的血压在一天内会有波动,在早晨的 6~10 点,血压会明显上升,出现一个高峰。在血压的高峰时相,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
另外,早晨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性,会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而且清晨的血小板活性也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 雪上加霜的是,冬季昼夜温差大,清晨寒冷的温度刺激,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可以见得,晨练尤其是冬天晨练,是带有一点「危险」属性的。 这里并不是说早上锻炼有害,毕竟适当锻炼还是很推荐的,只是对于广大晨练爱好者而言,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特别是本身就有心血管问题的中老年人,更要当心。 我们整理总结了晨练的注意事项给大家: 晨练时,以下 4 点要注意 ➊ 尽量避免空腹晨练 有些长辈喜欢起床就去锻炼,锻炼完再回家吃饭或者去路边买些早点。然而空腹状态下消耗过多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甚至有研究表明,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运动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4]。 所以,晨练前最好还是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补充一些水分。比如吃点红薯、鸡蛋、面条、蒸包,喝点牛奶、豆浆,适当垫垫肚子,也不要吃太饱。
餐后尽量等个半小时再开始晨练,也正好趁这个时间让刚醒来的身体适应一下。出门记得带上水。 ➋ 冬季晨练注意保暖,多穿几层 昼夜温差大的秋冬季节,外出晨练时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因为「锻炼起来不怕冷」就穿的很少出门,寒冷刺激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可以多穿几层,等身体热起来再酌情脱减衣物。具体穿多少要参考自己的感觉,最好不要让身体有明显的「冷」的感觉。 衣服尽量选择宽松的,过于紧身的服装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让体温更容易流失。 ➌ 晨练不宜过于剧烈 运动时遵循「力所能及、循序渐进」原则。比如从散步到快走,再到慢跑,一点一点增加强度。 多多注意身体的感受,尽量不要让自己有大汗淋漓、喘不上气或其他不适的感觉。如果到了气喘吁吁、心跳 10 分钟都不能恢复的程度,可能就属于运动强度过大啦。 此外,运动前要认真热身,运动后也应适当拉伸,避免引起骨关节肌肉的损伤。运动前后都多步行一会儿,让身体做好缓冲。
对基础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应控制血压后再进行晨练,避免引起血压大幅波动。 ➍ 晨练不宜选在偏僻处 老年人更提倡结伴晨练,也尽量告诉家人,去哪里晨练,具体什么时候回家。 地点尽量选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广场、公园,不宜选在偏僻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更利于开展自救及互救。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胸前憋闷、头晕、黑懵、话说不利索、一侧肢体突然不受控制等情况,很可能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建议立即停止晨练,休息不能缓解要尽快拨打 120,就医诊治。 记得提醒长辈,对于晨练的「危险属性」,我们不能太过大意,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在生活中做好积极防范,做到科学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