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再活一甲子,养生让生活更有质量!

再活一甲子
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90后,开始面临「给父母养老」的问题

来源: 养生君 2022-2-24 14:59: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春节,都避免不了听我爸妈唠叨我常年不在ta们身边。我的父亲今年就满60岁了,他终于可以开启他的退休生活,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他又老了一岁,从年龄上已经是一名需要赡养的老人了。作为一名独生子女,如何给父母养老是一个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我查阅了最新的相关数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在养老方面,受访者最头疼的前三名问题是:
1. 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57.5%)
2. 与老人分处两地,使不上力(54.8%)
3. 医疗资源匮乏,分配不均(46.8%)
1.jpg
每一条都很扎心啊。新年里讨论这个话题可能有点伤感,但这段时间也不失为一个冷静思考、全面盘点的契机。
我们找来了三位曾亲历父母养老问题的朋友们,与ta们聊了聊独生子女会面临的难题,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最后,我们还总结了一份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的准备清单,毕竟越早开始规划,我们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处理得越好。
inforec-20220224-f97e210afb182d866be3540f60f73f53.gif
2.jpg
匿名独生子:1990年
三岁时我父母离异后,我与父亲一起生活。毕业后独自在城市工作,当时父亲在工厂和田地里拼死累活,收入回报却微乎其微,我第一次有了“给父亲养老”的意识,我想要踏实赚钱,让父亲早些退休。
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一直觉得自己能自力更生。直到三年后,他连续住院了三次。第三次住院时病情已经十分危急。
我算是很幸运的,父亲在ICU身体恢复挺快,没有留下后遗症,而我自己的积蓄加上信用卡刚好够用,没有额外举债。但给父亲术后的营养补充、生活费等等,依旧让我的经济紧张了半年。
父亲大病出院后,终于肯放下繁重的体力活,可他生活得更加节俭,我每个月回去一两次,都能看到他一个人把自己照顾的很糟糕,吃剩菜、烧蜂窝煤,怎么劝都不听。
我一直想把他带去城市生活,他总是不乐意,有一次他终于同意进城跟我住一段时间,我才发现我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都天差地别,我也终于看到他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有多么孤单和郁郁寡欢。
后来我们尝试去聊天,我知道了父亲受农村观念影响,坚决不接受听起来像是被遗弃的养老院;他不想给我多添麻烦,却也不希望老年时身边只有护工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
我现在计划两三年内在城里买套小房子,趁着父亲还健康,多接他过来接触我的生活,希望总有一天帮他找到既健康又快乐的养老生活方式。
3.jpg
4.jpg
匿名独生子:1992年
我是典型的痛恨原生家庭的人。我妈是个控制狂,情绪极其不稳定,严重的时候她会对我家暴,我爸则是对家不管不顾的类型,他们俩关系也不好,经常吵架。从小到大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我一度很痛苦和压抑。所以我的人生规划特别清晰:尽快经济独立、移民国外,对父母敬而远之。
让我真正开始考虑父母养老这个问题的,是在去年姥姥临终的时候。那时候我帮我妈在ICU照顾老人,陪着她忙进忙出,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办手续、结账。当时也雇了一个护工,但不是很专业,由于老人下不了床,很多“生理不适”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来做。
从那之后我就陷入了一种“两难”,一方面我的规划很清晰,要在国外开始自己的生活,自私地希望与国内的父母保持相安无事的距离;可另一方面,这次经历也让我感受到,国内的临终关怀与专业护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普通保姆能承担的长期照料也极为有限。想到姥姥临终时的状况,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我还是不忍心在父母老年时撒手不管。
我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我博士毕业后先移民国外,然后在父母老年时试着把他们也接出去,去到一个养老送终只需要我掏钱,不需要我赤膊上阵的地方。然而这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赚钱压力,以及不可避免地要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总之,在父母养老这件事上,我充满了矛盾。对于厌恶原生家庭的人来说,与父母一起生活、给父母养老真的是一道超纲题。
5.jpg
6.jpg
匿名独生女:1992年
养老这件事,往往不是等着你主动去“准备好”的。
19岁那年我大一,我妈查出恶性肿瘤中晚期时,全家人都懵了。我爸在生活上一直依赖我妈,是事业很忙又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人,于是我妈生病住院的照料,自然落在我一个人身上。
我妈的化疗大概持续了一年,随后爷爷奶奶相继生病住院,也是我去帮忙照料。整个大学期间我除了完成学业、来回于学校和医院,没有多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很多人以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养老问题,我们家其实一直没有经济压力,但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很多。对我来说,给父母养老过程中最痛苦的,就是精神上的压力。作为独生子女,这种苦闷很难与别人诉说,连一个与你感同身受的人都没有。
本科毕业后,家里当时情况相对稳定,父母不愿意牵绊我的理想,支持我出国留学。留学一年后父亲一改先前支持我理想的态度,转而以命令式的口吻让我回国在家乡工作。我当然认为这种态度跟方式是不合理的,但我也明白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慌了,我走之后他们更加发觉在心理上需要我,只是不肯说软话。
我也渐渐发觉,追求自由生活和照顾家庭在当下是不可能兼得的,同时父母将所有对孩子的爱倾注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也很想要回报这份爱,尤其是在妈妈大病之后。最后我选择了在离家很近的一线城市工作,每周末可以回家陪爸妈,算是正式开启父母养老的早期阶段。
这件事给我整个人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毫不夸张地说,它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轨迹。
7.jpg
这三个故事可能有点“沉重”。我常常想,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问题,包括未来我们自身的养老,个体能做的真的很有限,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不过当下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也与两位咨询师聊了聊,总结出了一份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的准备清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的筹备方向:
1. 首先,做好应对疾病的经济保障。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衰老意味着很容易生病,吃穿用度并不是养老最大的开销,生病时所需的医药费才是。因此除了准备养老金外,提前帮助父母做好应对疾病开销的准备,比如购置大病保险、医疗险等,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2. 开诚布公地与父母沟通他们对于养老的意愿,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
心理治疗师张凤琴认为,独生子女与父母真诚地沟通彼此对养老的真实想法,内心对此的恐惧和需求,是对父母晚年负责的表现。
她认为,虽然在中国社会,“疾病”“衰老”和“死亡”都会是人们比较避讳的话题,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个老人的问题看上去也很无解,但避免谈论这些话题,并不能让父母心中的恐惧消失,只能让这些问题处在未知或不确定的状态。
更好的方式是,作为父母的一方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担忧都说出来,而我们作为子女也聊聊自己的现实问题,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双方不断交流和谈心,反倒能增加确定性、可预料性,双方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都减少一些心理负担。
3. 尽早掌握各种养老方案的相关信息。
一种常见的难办情况是,父母不愿意去你工作生活的城市,哪怕去养老院也要留在家乡。
此时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是多了解当地养老院的情况,为父母筛选出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另一方面多了解请保姆这样的其他方案,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
心理治疗师张凤琴认为,虽然很多人担心养老院环境欠佳,但实际上,请保姆到家中照料老人也有缺点。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不停地换保姆会让老人更加焦虑和没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送去养老院反倒能让老人有一个稳定的客体。
8.jpg
4. 如果想要接父母来身边养老,需要提前帮助他们融入你的生活圈子。
心理咨询师王文余认为,如果父母表达不愿意去你安家的城市生活,也不用立马灰心放弃或是跟父母争吵,这是一个需要拉长时间维度来解决的事情。
她建议我们可以先试着让父母隔三差五地来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父母与社区其他人建立情感连接,比如帮你带孩子时认识了其他孩子的爷爷奶奶。慢慢地,父母才会觉得你所在的城市与ta们有关,才会开始考虑留在这座城市。
5. 最后,无论父母身在何处,除了重视ta们的身体健康,定期带ta们去体检,还需要多关注ta们的心理健康。
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ta们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了(WHO, 2002)。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们需要帮助父母提升ta们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让ta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比如,主动提出请父母帮自己做一些ta们力所能及的事,让ta们感受到你对ta们的需要;多教父母使用现代的电子设备,尤其当ta们无法马上学会的时候多一些耐心,这样能避免ta们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尽可能地多给父母做选择的机会,哪怕只是在小事上做选择,拥有行使选择权的能力会使ta们获得更大的信心,自尊和安全感。
简单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文章 登录 | 立即注册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再活一甲子
南洋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