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活一甲子
标题: 复旦大学教授:我为什么会吃含有“海克斯科技”的食品? [打印本页]
作者: 再活一甲子 时间: 2022-11-8 20:31
标题: 复旦大学教授:我为什么会吃含有“海克斯科技”的食品?
一段时间以来,以“食品添加剂”为主角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部分自媒体还用“科技与狠活”(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海克斯科技”(游戏用词,指魔法和科技融合的技术,自媒体用此表示食品添加剂能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等新词汇来嘲讽食品添加剂,将它们与天然、健康对立起来。部分公众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就摇头:“不健康!不能吃!”
但沪上多位食品安全专家直言:不要误读食品添加剂。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
被问及是否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上海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都斩钉截铁地表示:吃!
两位食品安全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它们能改善食品的品质,包括提升色、香、味,延长保质期等。
(, 下载次数: 1)
“没有食品添加剂的生活无法想象。”厉曙光举例,源自汉代的豆腐就是加入食品添加剂后的结果,“如果不把石膏放入豆浆,怎么会有豆腐?石膏正是一种添加剂。”
随着生产工艺和消费需求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全球食品工业中都广泛应用。以近期热议的“某知名品牌酱油含防腐剂”一事为例,两位食品安全专家明确表示,按照国家标准,酱油生产可以添加防腐剂,只要企业不违规添加、不超量添加,产品就是合格的,消费者可放心选用。
还有网友发现,酱油里除了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还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谷氨酸钠”等添加剂。它们也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前者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制得,后者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网友发现,不含这些成分的酱油反而“没那么鲜”。
某酱料酱菜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上海辟谣平台,部分“无添加”酱油虽然不添加防腐剂或增味剂,但盐的含量会高于“有添加”的产品,“生产工艺决定了如果不添加防腐剂,酱油很容易变质。有的企业用盐来替代防腐剂,这又不符合消费者饮食少盐的需求。” 所以,部分生产企业会在“用盐保质”与“用防腐剂保质”中寻找平衡点,“在减少盐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防腐剂”。
国内外都同时存在“有添加”与“0添加”
有自媒体称,部分国内企业在生产时存在“双标”行为,即国内的产品“有食品添加剂”,出口国外的却“无添加”。
这也是误读。
仍以酱油为例。根据日本食品添加物协会官网,日本允许在人造黄油、鱼子酱、糖浆、酱油、清凉饮料等5类食品中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根据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酱油也可以使用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顾振华说:“允许添加”并不是“一定要添加”,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市场,都同时存在“含添加剂(包括防腐剂)”与“不含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的酱油。
以近期引发热议的国产知名酱油品牌为例,其在国内市场也有“0添加”产品。例如,该品牌的“0金标生抽”特级酿造酱油就明示不含防腐剂、甜味剂、味精等食品添加剂。
(, 下载次数: 3)
引发争议的酱油品牌有“无添加”产品
进口产品同样“有添加”与“0添加”并存。以市场在售的“日本原装进口寿喜汁”酱油为例,有的品牌配料表明示不含食品添加剂,有的则含有食品添加剂。
(, 下载次数: 1)
同样是日本进口的寿喜汁酱油,有的(左款)“无添加”,有的(右款)“有添加”
国外市场同样如此。多名旅居美国的华人告诉上海辟谣平台,当地超市同时售卖含有添加剂和不含添加剂的酱油,“在‘有添加’的酱油中,既有当地生产的,也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媒体或是意识到误读食品添加剂会造成负面影响、或是已经受到舆论谴责,自行下线了相关视频,有的还注销了账号。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不可轻信自媒体。
至于到底是选“有添加剂”还是“无添加剂”的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因为通常“不含添加剂”的产品价格会比“含添加剂产品”高;还有些产品的口味有差异。但总的原则是:只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没有滥用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可以放心选购。
“我家用的就是普通的酱油,不会刻意选择‘无添加’。”厉曙光说,“我也不太赞成企业特别标注‘无添加’,这样容易误导消费者,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对立起来。”
这样的“海克斯科技”要当心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审核非常严格。全球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数量大约有1.5万种,但我国批准使用的只有2300多种,而且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范围,相关部门一直在跟踪评估每种添加剂的安全性。”顾振华说,安全性评估也包括评估不同食品添加剂累计使用的情况,“例如,不同食物中含有同一种添加剂,单人同时食用这些食物,会不会威胁健康?这些问题在评估中也已考虑。所以,公众只要正常食用,不用担心。”
食品安全专家认为,造成部分人“谈添加剂色变”,在于混淆了“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与“滥用添加”“非法添加”。
(, 下载次数: 1)
所谓“滥用添加”,包括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多年前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就属于这一类型。当时,涉事企业被发现在馒头中添加柠檬黄色素,以制造用玉米面为原料的假象,属于弄虚造假。
“柠檬黄属于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不允许添加在馒头中,所以企业的行为是违法的。”厉曙光说。但他提醒,“要说吃了这样的馒头就一定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准确。只是食品安全是红线,不论是否影响健康,只要法律禁止,企业就不能从事。”
还要区分“非法添加”。所谓“非法添加”,即生产企业添加的不是食品添加剂。在多年前的“苏丹红鸭蛋”事件中,“苏丹红”就是一种工业染料,并非食品添加剂,国家从未允许在食品生产中使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也不是食品添加剂。
将非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不过,公众不能让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背锅”,看到“添加剂”三字就以为有问题。
此外,公众要注意减少食用含有很多食品添加剂但营养价值不高的产品。尤其对少年儿童而言,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材,更有利于营养均衡、生长发育。
欢迎光临 再活一甲子 (http://www.zaihyjz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