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活一甲子

标题: 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或将成为新冠大流行结束的关键? [打印本页]

作者: 再活一甲子    时间: 2022-10-27 16:40
标题: 新冠疫苗第四针来了!或将成为新冠大流行结束的关键?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CDC周刊)英文版在线刊发文章《Perspectives:Vaccinate with Confidence and Finish Strong》,肯定了过去两年多来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 疫苗是结束新冠大流行的关键因素,需要适时“接种第二加强针”。
(, 下载次数: 0)
“加强针”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第三针”。在普遍完成三针接种的当下,中国疾控中心杂志提出要打第二针加强针,也就是要打第四针,并将之与“新冠大流行结束”联系了起来,引发关注。
这篇观点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疾控中心高级顾问兰斯·罗德瓦尔德等联合写作,文章作者还包括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CCDC周刊是国家卫健委管理、中国疾控中心编制的期刊。)
北半球入秋以来,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奥密克戎的新变异株BF.7都在迅速席卷大批人口。这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相较其他类型的毒株,BF.7具有更强的传染力和扩散性,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
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BF.7可能是目前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变异株。
截至今年8月初,国内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的人数已分别达到了12亿人和8亿人以上。是否要打“第四针”在今年以来虽屡屡引发讨论,但一直未得到证实。
第四针,打还是不打,是个问题
感染病例的出现,不禁让人们对前三针新冠疫苗的接种产生了质疑,难道接种了新冠疫苗也会被感染新冠病毒吗?不少人关心接下来是否需要接种第4针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为什么还会感染病毒呢?
随着全球数十亿人已接种新冠疫苗,有报告显示,接种后再感染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常见了。专家称,这一现象不令人惊讶,也不意味着疫苗的保护作用失效了。
这一现象被称为“突破性感染”。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传染病科主任罗伊·古利克表示,即使接种了非常有效的疫苗,突破性的感染也在所难免。
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与新冠疫苗的注射方式有关。
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在其刺激下产生几种类型的“免疫战士”,包括阻止病毒入侵健康细胞的抗体,以及猎杀受感染细胞的T细胞。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往往通过手臂注射,因此抗体会在胸部附近的淋巴结和器官中产生,但鼻腔和上呼吸道中却较少。
专家保留式回应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等诸多卫生系统专家均曾公开表示过,打不打第四针要结合实际的研究和疫情状况而定。
“几乎肯定需要”第二剂加强针
CCDC周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核心其实还是总结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的作用。
文章提到:新冠疫情以来,中国采取的持续防控政策已使得“99%以上的人口免于遭受新冠病毒及其变种的感染”。除此之外,中国生产的新冠疫苗已获得世卫组织的紧急使用认证,供给数量达到50亿剂次以上,“90%的中国人得到了国产疫苗的保护”,“除了所有疫苗都会引发的极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外,没有任何严重安全问题”。
不过,文章也坦诚,没有一种疫苗能非常有效地阻止感染和传播: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无论是哪款疫苗,都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的强化剂量来维持保护作用”。
文章援引的一项数据显示,调查者在对今年香港暴发的奥密克戎BA.2疫情行调查后发现,同源加强灭活疫苗在“预防严重和致命的新冠肺炎的有效率为98%”,与同源加强mRNA疫苗水平相当。如果没打加强针,灭活疫苗接种的有效率仅为70%。
不过,在此前的诸多讨论中,多数专家对接种第四针都持保留态度。
今年6月,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主任医师在接受“上海黄浦”采访时称,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确定“第二剂加强针的免疫力能够维持多久,也不清楚第二剂加强针能否为普通人群带来好处”。
需要接种的人注意
这几类人或不宜接种
1.对新冠疫苗过敏者,新冠疫苗可导致过敏反应,如果对新冠疫苗过敏或者对同类疫苗有过敏史,应避免接种。
2.孕妇等特殊人群,新冠疫苗对于健康人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应避免接种。
3.正处于发热期的人,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发热如伤口受到感染、炎症以及感冒等,体温超过38.5℃时,暂时接种新冠疫苗。
4.临床上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血压增高造成的血压机制紊乱的患者不可接种新冠疫苗。
5.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人的肺部,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初的症状是出现呼吸困难,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肺部影响很大。
建议注射疫苗时,前往专业机构或医院进行接种,警惕出现重复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虽然能有效防重病,但并不能100%完全保护人们免受感染,这意味着许多接种过疫苗的人仍然面临感染病毒并将其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即便打了疫苗,仍要做好以下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避免人员聚集、有疑似症状及早求医。
在求诊期间可以向医生讲述自己是否有外游或接触可疑人员的经历,应尽量告知所有地点以及同行者有否出现相似症状,不能自行判断自己的病症,这样才能及时保障自己以及家人。在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欢迎光临 再活一甲子 (http://www.zaihyjz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