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病。
在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称我们是“胃病大国”,这一点也不夸张。
可话虽这么说,但认真对待胃部健康的人却不多。
就说下面这3件事吧,大家每天都在做,但对胃的伤害可太大了——
胃最怕你做3件事,铁打的胃都扛不住!
1、不用公筷
共餐是国人千年来沿袭至今的饮食习惯之一。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桌,对着一盘盘美食,你一筷子我一勺,别提有多温馨多满足了!
然而,一些胃肠道病原体,比如幽门螺杆菌、痢疾杆菌等,也会随着共餐、通过消化道而悄悄传播。
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它可是个厉害角色!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螺旋状细菌,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7亿以上)被发现感染Hp。
如此高的感染率,共餐且不用公筷夹菜的饮食习惯“功不可没”。
Hp可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传播,而且传染性很强。
也就是说,共餐时只要桌上有一人感染了Hp,就极有可能产生交叉感染,导致“一人得病,全桌遭殃”!
因此,为了防止Hp传播扩散,建议无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家庭聚餐,最好使用公筷,尤其不要口对口喂食。
有人可能会问了,幽门螺杆菌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它是真的可怕!幽门螺杆菌可是胃癌的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它最主要的危害是损害胃黏膜,破坏胃的粘膜粘液屏障。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多年前(1994年)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了I类致癌因子。
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变化过程如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通过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让人一步步发展成胃癌。所以,一旦查出感染了Hp,一定要及时治疗!
当然,大家也不必太过紧张。因为感染了Hp,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为胃癌。研究发现,如果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便可降低约39%的胃癌发生风险。所以,建议大家重视幽门螺杆菌的防治,从今天起开始分餐吧。如果不能分餐,建议使用公筷、公勺夹菜,以免相互感染。
2、吃得过咸
盐是百味之王,食物中若是少了盐的加持,则食之无味。但若食用过量,会变成伤胃的“凶手”。
盐的高渗性会破坏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如果不加控制食盐的摄入量,继续刺激胃黏膜,时间久了极易诱发胃癌。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已明确表示胃癌的发生与高亚硝酸盐的摄入有关。
此外,大型流行病学表明,除了胃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均与高盐摄入有关。
除了直接摄入大量盐分,常吃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等也有致癌风险。这是因为,此类食物中一般都含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当它与肉类蛋白质反应后,会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是一种强致癌物。
鉴于此,大家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大概一个啤酒盖的量);儿童、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总摄入量不宜超过3克。
特别提醒:除了白花花的食盐,大家还要警惕一些“隐形盐”,如豆瓣酱、酱油、辣椒酱等调味料;加工肉、腌制菜等也应尽量少吃。
3、不规律饮食
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一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更别说一日三餐能按时吃饭了。
然而,进食不规律或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伤害是最大的,最受伤的无疑就是胃了。
长期不规律饮食,慢性胃炎、胃溃疡、结石、糖尿病等疾病都容易找上你。
此时若还未能引起重视或及时纠正,胃癌也可能会找上门。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规律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
除了上述3件小事,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症状,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身体出现4大症状,是胃的求救信号!
①上腹不适
上腹胀痛、进食后不适加剧或饱胀感、嗳气(打嗝)、食欲不振等,是早期胃癌的常见症状。
如果长时间出现腹部不适,千万别以为是普通胃病就不放心上,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
②反酸、烧心
胃癌可能会引起胃蠕动减弱,进食后胃酸可能会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的症状。
③贫血、大便发黑
胃癌导致胃部出血时,可能造成贫血、便血、大便发黑等症状。上厕所时记得回头瞄一眼,别错过了这个明显信号!
④短时间内暴瘦
短期内不明原因的消瘦,且在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疲倦无力。
建议:一般人群可定期到医院做胃癌筛查,每三年检查一次;高风险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人群,推荐每年进行胃镜检查。
欢迎光临 再活一甲子 (http://www.zaihyjz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