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活一甲子

标题: 怎么吃饭更健康 不妨这样做 [打印本页]

作者: 再活一甲子    时间: 2021-9-2 15:53
标题: 怎么吃饭更健康 不妨这样做

日常的吃饭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做的一件事,人一天都离不开吃饭,但是你真的了解吃饭吗?其实在对于吃饭这件事情中也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健康的吃饭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怎么吃饭更健康吧。


怎么吃饭更健康


早饭吃热的


在早上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吃早餐的,因为在对于早上时候的我们来说,身体的神经和血管都是收缩的状态,若是吃冰冷的食物,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痉挛。在早晨要注意吃些热食,可以吃些热稀饭、热麦片等。

(, 下载次数: 4)

多嚼硬的食物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对于比较比较硬的食物是有点厌恶的,其实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饭后甜点要少吃


很多人在吃过饭的时候会选择吃一些甜品,其实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


若是人体摄入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和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腐败物。纤维质可以将这些排泄掉。所以,每天吃些粗纤维的食物是有好处的,例如薏米、红薯、玉米等。


先吃爱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少吃食盐


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2300毫克(约一茶匙)以内。而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摄入食盐量应减少至1500毫克以内。

这样吃饭会引起胃病


1.吃得过快


吃东西狼吞虎咽仿佛成为这个时代上班族的一个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上班族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吃饭好像只是为了简单的身体需要,所以,吃饭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吃饭快,食物的咀嚼不细,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另外,吃饭快,食物团块的体积大,易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2.吃得过饱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吃得过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黄帝内经》里面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一次吃很多东西,首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的肠胃。中医古书《济生方》也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从古人的经验看,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时间久了,生病得癌也无法避免。


3.吃滚烫的食物


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东西。咨询一位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饮食情况,发现他平日不但喜欢吃烫嘴的饭菜,还非常喜欢喝热茶,就是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他中年发病。


4.饮酒过多超量


从保健方面讲,适量饮酒能兴奋神经,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食欲,有利于睡眠。最近,国外的研究分析显示,每日饮酒少于20克,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样结果。


5.蔬果吃得少


膳食讲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时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了患癌的风险性。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熟肉制品分别使结肠癌危险增加29%和50%。


吃饭注意事项


不吃汤泡饭


许多人喜欢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汤),或者干脆直接将饭泡进汤里,吃汤泡饭。而这种吃法很不科学,不利于身体健康。


(, 下载次数: 4)

因为经常吃汤泡饭或边吃饭边喝水(汤),吃进去的饭菜往往是囫囵吞枣,没有经过口腔的咀嚼消化便到了胃里,使胃的负担增加了许多。同时,由于水(汤)还可冲淡唾液和胃中的消化液,使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受到了影响,久而久之,则会引起消化不良,易患胃病。


另外,由于消化不充分,也会降低胃肠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狼吞虎咽


由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少人吃饭速度相当快,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10分钟不到一顿饭就“解决”了,这种就餐行为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众所周知,人们吃饭的目的除了获得美味享受和饱腹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从各类食物中获取全面的营养。要想获得充足的营养,势必要使食物能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经过唾液的混合和初步消化,并经过牙齿的咀嚼,大块食物变成小块食物,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糊精或麦芽糖,以备进入胃肠后易为机体所消化吸收。


肥胖与吃饭速度有关


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必然会缩短许多,不能充分地与唾液进行混匀和消化,大块食物也得不到仔细的机械加工。这样,既影响了唾液对食物的消化,又加重了胃的负担。长此下去,除了可能易患胃肠疾病以外,还可能因为消化吸收不佳而影响身体健康。


最新研究发现,饮料中所含的果糖会刺激人体中一种导致暴食的激素分泌。这个发现再次给人们畅饮甜饮料的习惯敲响了警钟……喝甜饮料会导致暴食。


边吃边聊好


我国传统习惯中,有“食不言”的说法,认为吃饭时说笑,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来,海内外专家提出一个新观点,边吃边聊好,因为气氛和谐、心情舒畅有利于消化。人在进餐以后,要借助消化液的功能,才能有最好的消化吸收。无拘束地谈话进餐,大家都高兴,此时,胃部消化液分泌能达到最佳状态。


不看书学习,不看电视


每当复习考试来临之际,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学习,或刚吃完饭就抱上书本。


随着电视节目的日益精彩,不少人为了不落下那些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吃饭时也不愿意关掉电视,便一边吃饭,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电视。与吃饭看书学习一样,这种行为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 下载次数: 4)

[color=rgba(0, 0, 0, 0.8)]对很多人来说,“吃饭顺序”似乎是一种天然形成的习惯。你可能不知道,先吃什么后吃什么,会影响到餐后的血糖,长期还可能影响体重、腰围、血脂等。
[color=rgba(0, 0, 0, 0.8)]空腹时,人们食欲旺盛,进食速度快,可能无法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这时,再吃蔬菜和主食的话,摄入量很少,导致一餐当中的能量来源只能依赖脂肪和蛋白质,膳食纤维也严重不足。时间久了,血脂会升高。
[color=rgba(0, 0, 0, 0.8)]如果先食用蔬菜,然后食用蛋白质,最后吃高血糖反应的碳水化合物,不仅有利于控血糖,对减肥也有帮助。具体来说,“纤维类→蛋白/脂肪类→碳水类”这个吃饭顺序对健康比较好,其实也就是先吃素菜,再吃荤菜,最后吃主食。
[color=rgba(0, 0, 0, 0.8)]对高血糖患者来说,科学家发现用“手掌测量法”“食物交换份法”等调整吃饭顺序可达到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对于普通人,尤其是血糖已经出现问题但还未发展成糖尿病的人来说,这个饮食方式比较健康。此外,先吃菜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对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帮助。
[color=rgba(0, 0, 0, 0.8)]不同人群的“最佳吃饭顺序”
[color=rgba(0, 0, 0, 0.8)]1、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前喝点汤,再吃蔬菜、肉类菜肴,最后再吃主食。进食汤水、蔬菜和肉类后,会增加饱腹感,易升糖的主食就吃得少了。吃蔬菜的同时可吃些鱼、蛋等低脂、高蛋白质食物。鱼肉尽量用清蒸、水煮等清淡方法烹调,避免油炸。主食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小米、燕麦等,这些粗粮在胃里消化的时间长,升糖指数较低,对血糖的影响也较慢。
[color=rgba(0, 0, 0, 0.8)]2、减肥的人:可在吃饭前喝一小杯水或少量吃些水果,然后选择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之后再吃肉类,肉类里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color=rgba(0, 0, 0, 0.8)]3、肠胃不好的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饭前最好不要喝汤或水。这类人胃酸分泌较少,饭前汤水摄入过多会冲淡胃液,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消化能力差或胃中感觉饱胀,最好不在饭前吃水果。
[color=rgba(0, 0, 0, 0.8)]4、太瘦的人:“先菜再肉后饭”的进食顺序,适合大部分人群,但想要长肉或增肌的人,增加食量,增重增肌,可适当增加主食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全脂牛奶、鸡蛋、红肉、鱼等。

人体内血液的“分配”也是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当看书学习时,大脑处于“劳动工作”阶段,血液便会多分配一些至大脑,以保证大脑的“工作”。就餐时,为了使胃肠道能更好更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血液流经胃肠系统就相对其他时间多一些,直至饭后30至40分钟,这就是许多“饭后犯困想睡觉”的原因。边吃饭边看书或者饭后立即看书学习,既学习不好,还可能由于看书学习使得胃肠道的供血不足,影响消化,长此以往而导致胃肠疾病。同理,饭后马上看书学习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欢迎光临 再活一甲子 (http://www.zaihyjz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